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国内的影视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全球各地的影视行业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越来越多的工作室、剧组和影院相继宣布停工。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百余部剧集、电影停拍,还有很多电影与《花木兰》一样,虽然已制作完毕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做宣发,但暂时无法在荧幕上映的作品。
据《Variety》统计,在因疫情而停止制作的作品中,不乏《指环王》、《蝙蝠侠》、《阿凡达》、《神奇动物在哪里 3》、《行尸走肉》、《美国犯罪故事》、《实习医生格蕾》等大制作、大IP。
《Variety》对此表示,“停工将对金融和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重塑大众文化及其经济模式。”
随着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不少欧美的影业公司,如环球影业,也开始让电影登陆大银幕和网络点播平台。与国内院线集体声讨欢喜传媒一样,环球影业的决定也受到了北美院线的声讨和抗议,但是这样的行为也只能是无用功,原本牢固的产业链已经在 Netfli等流媒体的冲击下变得脆弱不堪。
以好莱坞几家传统片商为例,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华纳兄弟2019年票房收入为 44.23 亿美元,环球影业为 36.71 亿美元,索尼影业为 33.51 亿美元。加上影片居高不下的制作费用和宣发成本,除了迪士尼外,没有一家的利润可以超过 Netflix。
好莱坞与 Netflix 的斗争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注定会以传统发行方式向互联网平台的妥协而结束。过去一年,更多的好莱坞片商高管开始谈论与 Netflix 的共生关系,即在流媒体上看他们电影的人越多,愿意去影院里看他们电影的人也会越多。
窗口期的长短,反映了流媒体与传统片商话语权的大小。窗口期是指新电影从电影院放映到数码音像版本发售的时间差。这种模式是片商、发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因为窗口期长短可以保证影片长时间分阶段持续获得收益,最大化影片的商业价值。
在 2015 年之后的两年里,好莱坞大厂的窗口期从平均 135 天下降到了 45 天。同时间 Netflix 的市值涨了将近 70 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的出现则加速了窗口期的缩窄。
与Netflix不同,好莱坞院线电影走的是高制作成本+高宣发成本的模式。如果一个数亿美元成本的片子不能如期带来票房收入,就会让公司陷入被动。即便是对于迪士尼这种正在力推自己的流媒体服务 Disney+ 的片商来说,也是骑虎难下。
疫情之下,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变数还存在很多,相关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