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唯品会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和全年的业绩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之前的数据,此次唯品会公布的财报数据可谓是亮点多多。据财报公布的数据,唯品会2019年Q4的营业收入高达293亿元,此外,其全年的数据表现也较好,2019年全年其营收约为930亿元,同比增长10%。
基于此种背景,在中概股普跌的情况下,唯品会的市值却一路攀升。因此有人认为,当聚美优品私有化尘埃落定之时,唯品会趁机抓住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从历史数据来看,截至公布的2019年Q4财报,唯品会已经实现连续29个季度的盈利了。同时从近五年的毛利率变化可以发现,从前年开始唯品会的毛利率开始触底回升。
同时,据财报数据显示,唯品会Q4的毛利润为 70 亿元,而这一数据与京东2019年14.6%的毛利率以及苏宁15%左右的毛利率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盈利空间。而这也正是二级市场看好唯品会的原因所在。
然而,具有“特卖”模式的唯品会具有天然的盈利性。同样作为自营综合电商,唯品会和京东的毛利率差距根本在于品类差别。在唯品会的品类中,具有高毛利特征的服饰品类高达70%左右,换言之,在唯品会平台上,美妆、家居等品类只是对用户需求的一个补充。
除了模式上的优势外,唯品会在履约成本上的控制也成效初显。由于其每单的履约成本开始下降,唯品会的用户复购增速大于下单用户增速14%。这和购买门槛降低之后,从而增加购买频次有关。
总体来看,由于唯品会特卖模式的盈利性以及在成本控制上得到有效提升,唯品会才会在此次财报中表现优异,并得到一个稍微喘息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离不开其转型探索。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只有具有相对清晰的竞争壁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一方面,唯品会提出专注于特卖,并寻找“投靠式”的合作,与腾讯、京东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与阿里、拼多多等形成差异化定位。
实际上,唯品会在转型中做减法是断臂求生的表现。回归特卖,打通线上线下的策略,实际上是在加固特卖模式的供应链护城河。
在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等都重仓下沉市场之时,唯品会聚焦特卖,一边从前端的销售加码,另一边进行后端的供应链打造。强化供应链,降低渠道成本,帮助品牌提升效率。
在经过新一轮的淘汰赛之后,目前电商已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对于巨头而言,长期性更为重要,即聚焦于未来的发展,在巨头之下,对于唯品会等二线阵营的品牌以及一些垂直平台来说,都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活下去。这也将成为它们接下来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