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微信视频号正式开启内测,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申请,用户可以用1分钟内的视频或9分钟以内的图片来记录世界、分享生活 ,同时还可以带上公众号和文章链接。
不仅如此,视频号也将拥有独立的入口,将出现在微信发现页面的二级菜单中。至此,张小龙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上预告的微信“短内容”终于来了。
微信视频号之所以选择此时开放内测,很大原因上在于短视频成为了今年春节互联网的主战场。快手和抖音的红包大战激斗正酣,相比之下,微视虽然拥有马化腾亲自在朋友圈站台,但仅限于用户自传播而不走电视路线,此种局面改变不了腾讯在短视频大战中缺席的尴尬。
在抖音、快手的红包大战中,毋庸置疑,其平台是主角,用红包指挥棒精准引爆用户的狂欢,微信则想通过释放一轮短视频红利,让受到冷落的内容创作者真正感受到“温暖”。
2019年年初,微信7.0的视频动态上线不久就被各大媒体批判的体无全肤,虽然张小龙提醒大家对于1.0阶段的视频动态保持耐心,但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他已经放弃了这款“视频日记”。
曾今的视频动态入口隐藏过深,仅社交圈层内可见,不支持转发扩散,意味着视频动态只是朋友圈一个失败的补丁。
即便如此,张小龙也没有放弃短视频UGC路线与平等主义,希望短视频和照片一样,成为每一个人记录世界、分享生活,打造“人设”的工具。
但是快手、抖音之所以能联手砍下7亿的日活跃量,说明了以下四点:用户分享的动力在于让全世界而不只是朋友圈看到;短视频是移动时代的电视,用户希望发现更大的世界;高门槛的短视频决定了大部分用户只能是观众;短视频表达离不开学习和模仿,记录生活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视频号意味着张小龙部分放弃了短视频UGC路线,但就像他一再强调公众号并不是为媒体准备的一样,人人皆可记录、创作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被看到。申请内测需提供各平台粉丝数、互动数等证明影响力的数据,意味着这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
微信掌握了维度最为丰富的用户画像,只要愿意足以做到更精准的算法推荐。如今,面对抖音、快手的步步紧逼,面对年轻用户逃离朋友圈拥抱短视频,微信的坚持变成了固步自封,也没有了再坚持下去的必要。
从创作者角度来看,视频号将会使很多转战它地的视频内容创作者回流,至少会在这里同步分发,早期的平台红利会让第一批内测的视频号尝到甜头。同时,数百万活跃公众号也将是视频号的一支后备大军。
但是,公众号也无法把粉丝直接转移到视频号账下,仍需从0开始积累粉丝,这或许意味着微信内容生态的一轮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