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学者戴维阿克在《品牌相关性》一书中曾写道,创新往往是从渐进式创新发展到实质性创新,当创新是实质性创新时,产品显著提升会让其他品牌在消费者的选择中失去竞争力。
因此,5G相对于4G来说,带来的创新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实质性创新,这对于华米OV等国产手机厂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虽然对于中小厂商来说5G能否带给他们市场洗牌的机遇还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会释放出巨大的增量。在5G的元年,4G手机的需求逐渐疲软,而5G的基站数量还远未达到彻底消退用户“持币观望”情绪的地步。
手机厂商们也没闲着,在试探性发布5G手机紧跟潮流的同时,IoT生态场景的争夺也愈演愈烈。
据统计,11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到507.4万部,已经超过之前10个月出货量的总和,而4G手机出货量为2829.9万台,这意味着每卖出7部手机,其中就有1部是5G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5G手机面临的市场状况依然是覆盖范围有限、手机单价较高,运营商层面基站、资费、信号等诸多因素还尚未成熟。即便如此,仍然有超500万的出货量,5G手机市场需求量可见一斑。
从覆盖范围来看,由于基站投入成本较高、有固定的建造周期,因此5G服务的范围受到的限制较大。根据工信部的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开通的5G基站约为12.6万组,预计2020年要新建68万个5G基站,届时才能力争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
从价格来看,国内最早发布的5G手机中兴AXON 10 Pro,其售价为4999元,华为 Mate和vivo NEX的新机都在6000元左右,一直主打性价比的小米和vivo iQOO也都在3500元以上。然而Redmi推出1999元的K30 5G在1月就会正式发售,由此将迎来中低价位5G手机的发布热潮,对于需求来说也将迎来一个大幅增长。
5G手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但是如何吃这块蛋糕,还需要仔细琢磨。因为在上游供应链日益成熟后,差异化竞争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抢卖点就成了上游供应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由此而产生的还有众多的子品牌。
抢热点的策略,在大型手机厂商间也是竞争激烈,对于中小厂商而言就更难抢了。甚至即使抢到了,效果也不如预期。联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联想比小米9提前2个多月占下了首发骁龙855的“热点”,正式发售的时间也更早,但不管是自身的产能还是市场的需求,都没有能力动摇市场的格局。
至于IoT生态,首先,中小厂商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其次,没有流量入口的吸引力,不管是自己拓展产品线还是吸引生态伙伴都缺乏筹码。
随着一线厂商通过子品牌的形式进入细分赛道,中小厂商想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将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