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之下,人工智能陷入尴尬处境

2019-12-18 09:37 大豫创业者
二维码
3687

timg (1).jpg

2019年的资本寒冬似乎比想象中来得更为冷峻,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2019年,人工智能在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竞争后,幸存下来的优质项目及企业来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资金的需求力度也开始加大,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资本市场的沉寂——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热情逐渐降温,交易量也随之下降。

人工智能发展及成长过程中对于资本的需求和资本市场出现的寒冬,这一强烈的对比将人工智能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处境,其背后的原因同样令人尴尬。

timg (2).jpg

根据投中研究院与崇期资本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总体融资规模在2014年到2018年期间,从141.89亿元增长到了1189.8亿元,尤其是在2014-2015年以及2017-2018年间,增速分别高达223%和63.6%。与此同时,融资事件也从2014年的219起增长到2018年的649起。

到了2019年,无论是融资事件还是融资规模,较2018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减少。据《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总体融资规模仅为577.17亿元,融资事件仅为254起。在经历了投融资风口和近五年的增长后,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最艰难的一年。

2015年,是人工智能初站上风口的时候。风口正盛时,一边是大量的投资人疯狂地投钱,另一边是大量的创业者疯狂地涌入这个领域。所谓物极必反,当初的疯狂早已为今日人工智能的尴尬处境埋下了祸根。

2016年,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被称为是现代人工智能标志性的事件。此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再次迎来了一波高潮,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们纷纷涌入这个处在风口上的行业。

这些创业者的涌入一方面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其发展,另一方面却也不乏鱼目混珠者,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良莠不齐。

但当时的资本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行业还处在疯狂的状态,并未意识到背后的危机,大量的资本依然疯狂地涌入了人工智能领域。无论项目的好坏,在那个时期,大批的人工智能项目都拿到了不少的资金。

timg.jpg

据《白皮书》显示,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构数量不断增长,到2018年时其数量已突破1000家。大量资本的涌入并非没有好处,那个时期一些好项目在资本的加持下获得了成功,有的甚至发展成了独角兽。当然也不乏一些打着“人工智能”的名号,借机骗取融资的项目和企业。

人工智能行业之所以受资本寒冬影响大,专业人士给出了解释:人工智能行业周期长、变现慢、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研发和试错。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目前的人工智能行业已经来到了需要在大量资本的支持下去探索商业化落地的阶段,因此若缺少了资本的介入,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将无疑是个大难题。

ABUIABACGAAggcac7AUo5-b5yQIwsBM42iw.jpg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